close

信美利在意大利旅行。(圖片來源:《歐洲時報》/由受訪者本人提供)
 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《歐洲時報》報道,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的信美利,被分到意大利史研究方向。當時對意大利史並無太多興趣的她,在導師的要求下,開始學習意大利語,而啟蒙老師是一位地道的意大利學生。
  一年的意大利語學習,讓信美利一步步走近意大利,她還藉著交換生項目,前往羅馬交流半年。“我確實是在學習了意大利語後,才開始真正喜歡上我的研究方向,也喜歡上了意大利”,這種感受讓她在碩士畢業後決定去意大利攻讀博士學位。
   意大利人太熱情 留學生變“話嘮”
  兩年前,信美利成功申請到國家留學基金委的獎學金前往意大利,攻讀方向是意大利國際關係史。
  在意大利開始學習生活,這個民族自由奔放的性格也改變了信美利的一些習慣。“意大利導師常對我說,意大利民間有最好的演員”,這句稱贊意大利人的評論並非虛言,她說自己很樂於聽意大利朋友聊天,一個尋常的故事經過朋友的口述,再加上手舞足蹈的渲染,就呈現出戲劇化的色彩。
  “意大利人很直接,表現力豐富,悲喜都寫在臉上,一點不矯揉造作”,這是信美利的評價。
  除此之外,她也感受到意大利人的友好。在決定前往意大利學習的時候,信美利就想要與意大利人合住,學習語言的同時,實地感受意大利文化。
  信美利承認在意大利的學習生活,語言仍是一大挑戰,她不斷適應意大利語環境,語言進步很快。其中,意大利室友給予的關心和幫助讓她倍感溫暖。
  與她合住的是4位意大利室友,5個人常一起吃早餐或一起做飯。在一起交流時,信美利常要先想好怎麼說再表達出來,生怕說錯句子。室友們會耐心聽她慢慢講完,如發現語法錯誤還會糾正她。信美利只要有問題,室友必答。
  信美利告訴記者,意大利語有神奇的魅力,發音時要大聲誇張地說出來,不能小心翼翼地發聲。長期的發聲習慣,讓她不再膽怯和羞澀,她也發現自己性格中很多潛在的模樣都被挖掘出來。
  之前的信美利是一個文靜的女生,不太願意與人溝通,待和意大利人接觸後,她發現“自己身上積累的熱情爆發了出來”,連她的親人都說她由內向變得開朗,她笑說自己現在也會對別人開啟話嘮模式。
  意大利室友對中國很好奇 二鍋頭賽伏特加
  佛羅倫薩是歐洲知名的藝術中心,這裡也吸引了很多中國留學生前往深造。“僅在佛羅倫薩大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就超出了我的預期”,信美利說,在學校中,迎面常會走過中國學生,食堂里也會碰到用中文交流的學生。
  4年前初到意大利學習的信美利,作為志願者參加了中國駐意使館的活動。當時羅馬正處在博物館免費開放期,使館文化處在博物館播放中國電影,邀請中國文化人士開辦講座。“在羅馬,中意兩國官方組織的文化交流活動較多,近些年應該更多,佛羅倫薩就相對少一些”,她說。
  在信美利眼中,意大利最顯眼的中國元素就是在那裡生活的中國人,隨處可見勤勉的中國人開著各式小店,大學校園中也有很多中國人的面孔。
  信美利說,中國元素也吸引著意大利人。“在意大利,中文像一門顯學”,意大利的高校也設有中文系,學校里常有學中文的意大利學生上前搭訕,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中文。
  回到家,信美利的意大利室友也對中國充滿了好奇,信美利成為她們瞭解中國的窗口。“她們從未和中國人生活在一起,只是從媒體和書籍中瞭解中國,對中國的政治、教育、民生都很好奇”。
  於是,信美利就負責把中國的現狀告訴室友,一一解答她們對於中國的疑惑。談話中,信美利也感到意大利人對於中國並不瞭解,對於中國有很多誤解。
  “我老師的一位意大利朋友竟然驚嘆於中國有高鐵”,信美利說,面對意大利朋友的好奇,她會建議他們多看多聽,並歡迎他們去中國走走,感受中國的不同層面。
  和意大利室友一起生活的日子里,她們也感受著佛羅倫薩這座城的藝術氣息,看戲劇、看電影成為讀書生活之外的選擇。
  室友也常常呼朋喚友,在家中舉辦聚會,烘烤甜點,製作意大利傳統食物,信美利也會加入進來。朋友們會攜帶紅酒赴會,為聚會增添氣氛,不擅喝酒的她也會小酌一杯,聽大家聊天。
  看到意大利朋友如此喜歡飲酒,信美利在去年聖誕節時專門從中國超市買了一大瓶二鍋頭送給室友,想讓朋友品嘗下中國人常喝的白酒。室友喝過後竟然跑過來跟她說,“天哪,從沒喝過這麼辣的酒,這酒比伏特加還要烈”。信美利笑說沒想到二鍋頭讓意大利朋友這麼驚奇。
  信美利說,在意大利留學,圖書館有著豐富的意文資料,周圍有純正的意大利語言環境,身邊還有一群意大利朋友,讓她實實在在深入意大利文化中,這是在中國不能體會到的。(吳青)  (原標題:中國留學生談意大利中國元素:中文像一門顯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hwm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